(经济观察)“交通大国”走向“交通强国” 智能网联汽车迎机遇
北京9月21日电 (王庆凯 徐晨)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日前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下称《纲要》)。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国123出行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资料图:汽车博览会上,参观者在新能源充电汽车前仔细研究车内结构。 记者 翟羽佳 摄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2万公里,公路仅8.1万公里,没有高速公路。但到2018年末,全国高铁营业总里程和高速公路总里程均跃居了世界首位。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从“交通弱国”发展成“交通大国”,如今正在迈向“交通强国”。
值得注意的是,《纲要》中特别提到,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多位交通业内人士表示,《纲要》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和利好。
中国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虞明远向记者表示,《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智能汽车是重大投资热点,但智能网联汽车除了需要智能汽车,还需要智慧的公路网和强大的通讯网络,虞明远认为,《纲要》对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进行了同时强调,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明确了技术发展路径。
资料图: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增程技术等充满科技元素的“全新”汽车成为车展新宠。记者 杨华峰 摄赛迪顾问提供的报告亦认为,《纲要》提出的措施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加快统一各方标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开发和产业化进程。同时,巨大的智能网联汽车运营服务市场也将快速崛起。
但赛迪顾问也指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目前,由于传感器、处理器等自动驾驶必需的核心硬件对外依存度较大,国内的智能网联汽车仅在部分场景具备实现自动驾驶功能的可能性,智能网联汽车部分技术还需突破。
虞明远还指出,当前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对于采用怎样的技术路径还存在争论。加之,5G尚未大规模商用,自动驾驶想要实现安全、高效还缺少有力支撑。“中国仍处于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初期。”
他认为,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应抓好《纲要》带来的历史机遇,实现飞跃式发展。当前首先应统筹技术路径,做好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测试,各个城市可以建设自动驾驶测试路段。
除了技术硬件方面,在长期关注交通领域的法律学者、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陈越峰看来,“交通强国”既体现在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的科技、工程、制造硬实力上,也体现在组织运行和管理服务等软实力上,尤其是不可忽视法治对于交通强国建设的保障作用。
陈越峰向记者表示,建设“交通强国”还要考虑到紧急情况发生时的伦理难题,对侵权责任和刑事犯罪的判断,要体现到计算机算法中。“如何在各种权益之间进行抉择和平衡,也是个考验。”
这次《纲要》也提到,建设交通强国要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首先是深化行业改革。坚持法治引领,完善综合交通法规体系,推动重点领域法律法规制定修订。
专家认为,政府部门当前应尽快细化落实《纲要》的要求,统筹相关资源,以政策为抓手推动产业发展;企业则应重视研发能力,以核心技术为突破,推动产业落地。(完)
责编: